导读
继重庆、上海、洛阳等地发文进一步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后,近期,广西以及扬州市、淮北市等地也印发相关文件,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淮北市承诺装配率50%以上的,按每平方米30元给予奖励,每个项目最高不超过300万元;武汉市明确到2025年,重点区域新建建筑按照装配式建筑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造的比例达到1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7月18日公布《广西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规划指出,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引导传统建筑业企业实现跨越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提高生产装备智能化水平,引导企业向建筑工业化方向发展。支持南宁、柳州、玉林、贺州四个装配式建筑综合试点城市,梧州、防城港两个钢结构住宅试点城市,钦州、北海等沿海城市整合资源优势,培育集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建筑部品构件生产、一体化施工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提高装配式建筑产业配套服务水平。扶持培育一批研发水平高、产业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的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建立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全力推进装配式建筑重大关键技术及其标准研究。强化装配式建筑模数化设计引领,将设计模数化情况纳入装配式建筑招投标评审内容,确保设计的部品部件满足标准化和通用化要求。鼓励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带头采用装配式建筑,形成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动力。完善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完善装配式建筑设计、图审、部品部件生产加工、装配施工、建设监理、竣工验收和运营维护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和质量追溯制度;开展装配式建筑性能评价和部品部件质量认证,落实各方主体责任。
加快推动部品部件标准化。分类推进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编制适合广西区域特色的主要构件尺寸指南和集成化、模块化建筑部品部件相关标准图集。在试点城市全面推广应用预制楼梯板、叠合楼板、内外墙板等非主要受力构件;在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大力推广使用小跨径桥梁梁片、城市地铁管片、管廊、管沟、检查井、河道坡岸砌块、栏杆、路缘石等部品部件;在保障房项目推广装配式全装修;在大型公共建筑、超高层建筑、农村住宅以及市政桥梁工程中,积极推广钢结构。推进部品部件认证工作。编制新型建筑工业化部品部件相关技术要求,推行质量认证制度、配套保险制度,确保设计的部品部件满足标准化和通用化要求提高产品配套能力和质量水平。
扬州市
扬州市政府网8月15日公布《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意见明确,到2025年,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平均达到50%以上,全市商品住房中成品住房比例达到70%以上。
意见指出,要求实施装配式建造的建设项目,住宅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50%,公共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45%,主体结构预制构件的应用占比不低于30%,且主体结构竖向预制构件应用占比不低于12%;住宅建筑采用全装修,公共建筑公共部位采用全装修;同一地块内成品住房交付的比例不低于50%。以毛坯房方式交付的拆迁安置房(含政府回购的限价商品房)的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35%。确因条件特殊不适宜采用装配式建造,由住建部门组织评审并批准后,方可调整或变更建造方式。5000平方米以下的公共建筑项目、三层及以下的低层住宅,经住建部门核准可以不采用装配式建造。
淮北市
相山区人民政府网8月16日公布《淮北市持续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文件指出,全面落实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且装配率应满足《装配式建筑评价技术规范》(DB34/T3830-2021)安徽省装配率计算规则的最低要求。鼓励和支持房地产开发项目优先采用装配式建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每年确定一定比例的民用建筑,应用装配式建造等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建设,并将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要求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条件。
支持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率30%以上的,可按照技术复杂类工程项目招投标;装配率超过50%的,在推广试点示范阶段可采用邀请招标方式;支持大型建筑业企业与装配式部品件生产企业、设计院组成战略联盟,向生产、设计、施工、研发全产业链发展。支持本地企业向装配式建筑企业转型,建筑业企业在市域内承接装配式建筑项目,装配率50%以上的,按每平方米 30 元给予奖励,每个项目最高不超过300 万元。
北京市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网站8月9日公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规划》。
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累计建设绿色建筑1.28亿平方米,示范推广超低能耗建筑53万平方米,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累计超过5400万平方米。
规划明确,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强化系统化集成设计。到2025年,超低能耗建筑累计推广规模达到500万平方米以上。
武汉市
武汉市政府网8月4日公布《武汉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方案指出,推进绿色建筑。贯彻落实《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和大型公共建筑强制执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完善绿色建筑标志制度。到2025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稳定在98%以上,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50%以上。
推广装配式建筑。科学规划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布局,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基地,开展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企业星级评价,推广A级及以上装配式建筑。到2025年,重点区域新建建筑按照装配式建筑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造的比例达到100%。